201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卷一
201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2,本试卷为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科目全真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陌生 秣马厉兵 蓦然醒悟
B.
唠叨 时代烙印 防旱防涝
C.
堕落 度德量力 城墙垛口
D.
保姆 栉风沐雨 睦邻友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认识肤浅 卑恭屈膝 灌输知识
B.行踪诡秘 宽宏大量 精神涣散
C.病人膏盲 心忧意懒 言谈诙谐
D.缄口不言 直接了当 革故鼎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现在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临川名师怀着无限的______。②近年电信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______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宽带。③谁都知道他是个______、绝顶聪明的学生。
A.敬仰 以至 举一反三
B.景仰 乃至 闻一知十
C.景仰 以至 闻一知十
D.敬仰 乃至 举一反三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B.韩国政府在将“端午”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为“汉字申遗”的工作
C.中国选手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比赛中不孚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D.古巴年近八十的总统卡斯特罗在大病初愈后走起路来还真有些鹅行鸭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更好地帮助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6.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晋察冀北部有一条还乡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绿的芦苇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云。①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②河边有个小村庄③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电子现金这一新的货币形式。
电子现金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的数字信息。它和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转账手段,电子辊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但它又和金币、纸币不一样,虽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需要通过数据的交换实现现金的功能。
电子现金是一种数字信息,它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被伪连的危险。为此要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从技术上说,电子签名比纸币上使用的水印更难伪造。但电子现金和其他数字信息一样容易复制。因此,需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然后向多家店铺支付。另外,电子现金的匿名性会给来路不明的钱财提供辩洗钱的方便,这点需要防范。
电子现金蕴藏着创造巨大的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所谓烫字商品就是在交易中不用真的商品在场,只把有关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选购,到提货时二一取出真正的商品。在数字商品市场中,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的信息交换完成交易无论生产地和消费地相距多远,都可以一样进行交易,交易所花的费用几乎为零,所以今后一样将得到巨大的发展。对“电子现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现金,是一种可以直接用来购物的数字信息
B.电子现金,是有银行署名,以转账方式实现的货币
C.电子现金,是一种不具备物理属性的货币形态
D.电子现金,是与金币、纸币形态不同的数字信息
2.对“数字商品市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商品市场,即有关商品信息的买卖活动场所
B.数字商品市场,即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问信息交换的市场
C.数字商品市场,即陈列有关商品信息供选购的市场
D.数字商品市场,即电子现金和商品信息沟通、转换的市场
3.对“电子签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使电子现金具有货币价值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B.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使现金克服其匿名性的弊端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C.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防止复制电子现金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D.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防止伪造电子现金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4.本文提供的最主要的信息是()。
A.电子现金的出现,为创造巨大的数字商品市场提供了条件
B.电子现金的出现,推动了数字商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C.电子现金的出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D.电子现金的出现,提高了商品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
5.
单 纯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 宇宙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
另一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为一切精神 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 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这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 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 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 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
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 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组织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 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的生活。但是,也没 有人必须为了社会而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 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从文中看,“心的境界”有哪几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段中“丰富的单纯”指的是什么?与“丰富的单纯”相反的境界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有哪两种人性的单纯?怎样达到第二种单纯?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名字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的伟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7分)
四、文言文阅读
1.马周少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这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为浚仪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周曰“将军蒙国厚恩,亲承圣旨,所陈利害,已形翰墨,业不可止也。将军即不闻,其可得耶?”何遂以闻。太宗大骇,召问何,遽召周与语,甚奇之。直门下省,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太宗有事辽海,诏周辅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及凯旋,高宗遣所留贵嫔承恩宠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悦高宗,高宗日:“马周教臣耳。”太宗笑日:“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及薨,太宗为之恸,每思之甚,将假道术以求见,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
2.马周到长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
3.文中表现马周的出众才能有哪些?(用文中语句作答)
4.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刺史桓伊曾为他建造禅舍“东林精舍”。
诗中"挂席”即______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____;“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五、作文
1.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美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化装自己,既是一种自我美丽,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文标签:广东成人高考大学语文2019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卷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dcrgk.net)
已帮助5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
成功上岸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粤ICP备19160122号